都知道MES實施艱難,真正成功的很少;有人戲稱:10個MES,7個失敗、1個不死不活、1個偽成功,最后一個仍需努力。 導致MES實施失敗的原因有很多,所謂“成功的MES是一樣的,失敗的MES各有各的失敗”。很多人把項目歸結為供應商技術不行;但我認為:MES所采用的技術都是相對成熟的,所謂高科技往往是錦上添花的功能,應該說技術不是導致項目失敗的決定因素。 再拋開個性化原因,我們來關注失敗的共性原因。我從項目運作的角度,來看MES的得失成敗,并從現實背景、甲方(工廠)和乙方(實施廠商)3個方面分別來探討。 從背景來看 我國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在管理發展存在較大的錯差。歐美日等發達制造國家經歷了從科學管理到系統管理再到現代管理(信息化) 逐步發展的過程,很多管理基礎不僅是管理者的認知也是員工的常識。而中國制造企業從改革開放以來逐步接觸西方的管理科學,普遍存在科學管理處于初階水平、系統管理水平不高的程度,而對于現代管理就普遍存在基礎薄弱的情況。 管理學有第六個包子之說,國內企業看到德國工廠MES系統做得不錯,就會想我也做個MES就會達到同樣的管理水平。其實不然,前五個墊底的包子沒有吃,直接吃第六個包子不會讓企業吃飽;肚子里空落落的,企業心理落差也很大,失敗也是必然了。 從甲方來看 從前期準備開始,甲方對MES系統還是很重視,成立團隊專人負責,找多個供應商交流,去相關工廠參觀,一輪輪交流論證。但往往失敗的種子就在這時埋下了。 1.甲方對MES有很高的期許,希望跑步進入工業4.0。 供應商為了迎合,就會給出各種高大上的解決方案,既不顧工廠實際,也不管技術成熟度,什么好看好聽就講什么。一個供應商如此、又一個供應商如此,甲方就會認為這就應該是企業的目標。 2.企業自身的實力不足,內部的論證不夠。 各個部門站在自身角度來提各種需求,導致最終的需求范圍過大。 企業確定一個高大全的目標后,就去做招投標工作,招投標的貓膩不說了,往往結果是低價中標。而低價中標者,不管能力如何、實際投入如何,拿單第一。對于企業而言,感覺還很好,拿著買捷達的錢買了一輛奔馳! 真正進入實施之后,供應商就會把目標和期望大幅降低,這個不能做、那個不現實,最終發現企業拿到的只能是一輛夏利。 可見:理想有多豐滿,現實就會多殘酷! 從乙方來看 MES系統的供應商有幾種,有的是自動化背景出身,有的是軟件廠商出身,也有設備廠商出身,這些供應商各有特點,但是一般都對精益生產管理和工廠的運作缺少很深入的了解。 加之有些供應商還是脫胎于國外軟件研發而成,對于國內工廠的實踐存在不少的差距。 此外,與現在的互聯網公司相比,這些供應商往往是客戶的思維而非用戶思維,做出來的東西往往重視大領導的想法,而忽略了現場一線操作員工的感受。 企業底子薄弱,項目進度急功近利,過程中需求反復變更,種種原因使得MES系統的實施不僅沒有帶來快速上線的快感,反而會適得其反,導致用戶的各種不耐煩和抱怨,最后只能草草了事。 總結 導致項目失敗的原因,既有現實背景情況,又有甲乙雙方各種的不切實際。那如何改變呢,我認為要做到4個轉變: 變客戶思維為用戶思維 變工具思維為管理思維 變瀑布實施為精益實施 變交鑰匙為雙方勠力同心
小工廠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,為了讓客戶更放心的選擇,鳳凰云推出付款后60天之內,只要符合...
上門服務 上門服務包括免費上門演示交流,需求調研確認...
從字面意思來理解ERP軟件實施,會覺得ERP實施,不就是給企業使用人員培訓幾天,幫助他們...
作為專門服務小工廠的ERP軟件廠商,經過10多年的實戰經驗,我們認為,小工廠的ERP的...